close

「三位老師兩個媽」-我從頭流淚到尾       淑姿

引用網址:http://city.udn.com/v1/blog/article/trackback.jsp?uid=WMWFF&aid=516636

          一開始,我為宛靜從來沒見過爸媽而難道。雖然她有愛她的家人,及她主動要求稱呼為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的姑丈和姑姑,但每當填寫家庭資料時,爸爸媽媽那一欄該怎麼寫呢?

在想做「流浪教師」的題目時,我看到她本身就是個「流浪孩子」,從這家流浪到那家,最後在姑姑家落腳,她自己的故事會比流浪教師感動人百倍。她的這段探源之旅需要很大的勇氣,探到了源頭之後,事情是不是還會跟原來的一模一樣?如果有所不同的話,相關的每個人該如何自處?是不是覺得被傷害了?她暴露了家族中長久以來不可言說的禁忌,只為了要追溯生命源頭,這麼做不可以嗎?會被原諒嗎?

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母親28年不來探望她的孩子,同時,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愛這個孩子的家庭絕口不提她的親生媽媽,這些大人給了我相當的震撼。

後面慢慢露出端倪,媽媽說她不討阿嬤的喜歡,姑姑說她不擅長家事等等,大家儘量去隱瞞當年的不愉快(或許沒播出來),表達出比較理性的部份,我嗅出了這椿婚姻的不幸,其中最無辜的就是宛靜這個小孩。

原來教音樂的老師,結婚之後就沒上班,迎面而來的是做家事的要求,承歡別人的必要,當不能符合夫家的規則時,全部的人都說她的不是。試問,她飯煮不出來干其他人何事?其他人可以理所當然站在一起幫她先生說出他所受的委屈。結婚、自組小家庭之後兩人需要適應的地方很多,生活混亂在所難免,為什麼從結婚的第二天起,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好好的?

我記得我國中時有位同學父母的狀況和宛靜類似,父親過世,母親改嫁,由祖母撫養,她時常向我(同學)指責她嬸嬸的不是,其中最典型的一句是:「她既然嫁到我們家來,就該遵守我家的XXX。」聽得我心驚膽跳。畢竟她是晚輩,竟然和她祖母同一邊,一起指責新婚的嬸嬸「我們家該如何如何」。

宛靜的阿嬤、姑姑、嬸嬸等,或許試圖(也真的這麼做)取代她的媽媽,讓這個不幸的孩子沒有媽媽一樣能過得很好,但人有溯源的需求,尋找自己所出才能安心、放心,因此而暴露出家中不想提起的過去時,他們是不是也覺得委屈?

不曉得宛靜什麼時候可以為媽媽都不給她隻字片語而釋懷,媽媽說等她當了媽媽就知道了,一定要到那個時候嗎?一個女人如果孤立無援,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,以往的關係又那麼不好時,只好選擇「隔絕」,像她媽媽說的「讓你安靜的長大」,「不管走哪條路,都一樣艱辛」。媽媽不知道孩子的心向哪一邊,聽了什麼樣的說法,冒然和她相認,如果不體諒她的處境的話,她的心豈不再被刺傷一次(多次)?

宛靜知不知道,到了她30歲為止,家中能夠那麼和樂,是因為她的媽媽沒有出現,如果她媽媽早點出現的話,還會那麼平靜嗎?她的耳邊會不會出現許多的噪音,大家互相說對方的不是?當然如果是那樣的話,她的人生歷練會不一樣。到底她寧願哪一個,不是她能選擇的。

我要肯定宛靜的家人在這麼多年來沒有對她說媽媽的不是,這是很難得的。可見這件往事,大家多麼不願意去談它,去提它,但它就是存在那裏,尤其存在宛靜的生命裏。

引用網址:http://city.udn.com/v1/blog/article/trackback.jsp?uid=WMWFF&aid=516636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